2025 年 9 月,集裝箱班輪市場迎來一匹 “黑馬”——2023 年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的辰鑫綜合航運有限公司(Chenxin Integrated Shipping Co., Ltd),憑借一筆最多可達 8 艘新集裝箱船的訂單,從 “租船運營” 轉向 “自有運力擴張”,迅速引發業界關注,成為中國航運力量在區域貿易布局中的新代表。
在此之前,辰鑫航運主要依賴租船模式運營航線,而此次新船訂單的簽訂,標志著其正式進軍集裝箱船舶自有領域,開啟運力 “自主化” 征程。根據公開信息,辰鑫航運已敲定核心訂單:2 艘 4350 標準箱(TEU)船舶與 2 艘 1900 標準箱(TEU)船舶,所有新船計劃于 2028 年完成交付;同時,交易中還包含 4 艘相同尺寸船舶的 “優先造船選擇權”—— 若全部行使,初始訂單規模將直接翻倍,形成 “8 艘新船” 的完整運力布局。不過,目前合同具體金額及分階段交割時間尚未對外披露。
這一決策背后,是辰鑫航運對長期運營穩定性的考量。相較于租船模式受市場租金波動影響大、運力調配靈活性有限的問題,自有船舶能讓公司更自主地規劃航線、控制成本,尤其在中東、印巴、紅海等區域貿易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,自建運力將成為其搶占市場份額的核心支撐。
新船訂單的落地,將為辰鑫航運帶來顯著的運力突破。按當前已簽訂的 4 艘新船計算,交付后其自有運力將達到 12500 標準箱,從靜態數據來看,足以躋身 “全球集裝箱運力 TOP70” 行列;若進一步行使 4 艘船舶的優先選擇權,總運力將攀升至 25000 標準箱,直接邁入 “全球集裝箱運力 TOP50”,實現從 “行業新玩家” 到 “中等運力梯隊” 的跨越。
對于一家成立僅 2 年多的公司而言,這樣的運力增長速度堪稱激進,但也貼合其區域化運營的需求。辰鑫航運當前聚焦的中東、印巴、紅海市場,以中小批量、多批次的貨物運輸為主,4350TEU 與 1900TEU 的船舶尺寸,既能滿足區域航線的裝載需求,又能靈活適配不同港口的靠泊條件,避免大型船舶在小型港口 “吃不飽、轉不開” 的問題。
從現有運營版圖來看,辰鑫航運已在區域市場建立初步優勢。公司以 “艙位合作” 為主要模式,覆蓋中東、印巴、紅海三大核心區域:2023 年推出紅海航線(CXREX),直接串聯中國與吉布提、埃及、吉達(沙特)、也門等國的關鍵港口;2024 年 5 月進一步拓展,新增紅海班輪航線與土耳其航線,國內掛靠港口涵蓋天津、青島、上海、寧波、南沙、蛇口六大樞紐,形成 “中國沿海 - 中東紅海 - 土耳其” 的穩定運輸鏈路。
根據辰鑫航運的戰略規劃,紅海與土耳其航線僅是 “起點”,后續還將開拓北美、東南亞、印巴(深化)、北非、東非等航線,逐步構建更全面的區域服務網絡。這一規劃與當前全球區域貿易增長趨勢高度契合 —— 隨著跨大洲干線運輸競爭加劇,聚焦區域內 “點對點” 運輸的支線服務,正成為班輪公司差異化競爭的關鍵。
辰鑫航運的新造船動作,并非孤立選擇,而是貼合了全球集裝箱運輸的主流趨勢。據業界數據,3000 標準箱以下的支線船訂單同比增長 70%,核心驅動力來自兩大需求:一是運營商加速更新老化船舶,提升運力效率;二是區域貿易(如中東 - 非洲、東南亞 - 東亞)需求升溫,需要更靈活的支線運力支撐。
分析師指出,3000TEU 以下支線船市場已成為 “訂單最繁忙的細分領域之一”,這類船舶的優勢在于 “適配分散市場 + 應對地緣風險”—— 中東、紅海等區域港口分布較散,且受地緣政治影響較大,小型船舶能快速調整航線、規避風險,而辰鑫航運選擇的 1900TEU、4350TEU 船型,恰好覆蓋了 “支線 - 區域干線” 的銜接需求,既比純支線船裝載量更大,又比跨洋干線船更靈活。
從租船運營到自建運力,從區域深耕到全球布局,辰鑫航運的崛起,不僅是中國航運企業在細分市場發力的縮影,更折射出全球集裝箱運輸 “從干線競爭轉向區域深耕” 的新趨勢。隨著 2028 年新船陸續交付,這家中國新勢力或將在中東、印巴、紅海等區域市場扮演更重要角色,為中國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往來搭建更穩定的 “海上橋梁”。
2025-9-18
2025-9-17
2025-9-16
2025-9-15
2025-9-12
2025-9-11
2025-9-10
2025-9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