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5 日,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正式發布公告,旗下服務于亞洲 - 歐洲 AE5 航線的 19076 標箱集裝箱船 “MARIE MAERSK” 輪(IMO 編號:9619933),在經歷 8 月中旬的火災事故后,經評估已正式進入共同海損狀態。此舉不僅影響該輪所載貨物的后續處置流程,其共艙伙伴赫伯羅特也同步跟進共同海損宣布,將對亞洲 - 歐洲航線的貨物流轉產生連鎖影響。
時間回到 8 月 13 日,“MARIE MAERSK” 輪正執行從荷蘭鹿特丹港至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港的航次任務(航次代碼:530E),航行至西非海岸附近海域時,船員突然發現船上集裝箱冒煙,火情隨即發生。為盡快獲取陸地支援,船舶緊急調整航線,轉向利比里亞海岸附近海域,初步控制火勢蔓延風險。
公開資料顯示,“MARIE MAERSK” 輪建造于 2013 年,是馬士基旗下運力超 1.9 萬標箱的大型全集裝箱船,長期服務于由馬士基與赫伯羅特聯營的 “雙子星聯盟” 亞洲 - 歐洲 AE5 航線。該航線作為連接亞歐貿易的重要通道,航線往返覆蓋多個關鍵港口:東行航線(Rotation E)依次掛靠倫敦蓋特威克港、不來梅哈芬港、漢堡港、鹿特丹港、丹戎帕拉帕斯港、青島港、深圳鹽田港;西行航線(Rotation W)則從青島港出發,經深圳鹽田港、丹戎帕拉帕斯港,再抵達歐洲的倫敦蓋特威克港、不來梅哈芬港等港口,此次事故船舶事發前正處于東行航段。
根據馬士基最新公告,“MARIE MAERSK” 輪將按計劃前往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港,預計 9 月 13 日抵達。但此次共同海損狀態的宣布,對貨主提出了明確的提貨前提 ——所有貨主需先提供共同海損擔保金,否則船上無論目的地是丹戎帕拉帕斯港,還是后續需轉運至其他目的港的貨物,均無法正常放行。這意味著,貨主若想提取貨物,需先與馬士基或其指定的理賠機構對接,完成共同海損擔保金的繳納流程,后續再根據共同海損理算結果,確定各方應承擔的損失分攤比例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作為 “MARIE MAERSK” 輪的共艙船公司,赫伯羅特已同步發布聲明,將對該輪上屬于自身承運的貨物,同樣宣布進入共同海損狀態,執行與馬士基一致的提貨擔保要求。這一同步動作源于共艙航線的運營規則,即共艙方需共同承擔航線風險與責任,確保貨物處置流程的一致性,避免因不同船公司規則差異導致貨物流轉混亂。
對于不熟悉 “共同海損” 概念的貨主而言,這一狀態意味著在船舶、貨物遭遇共同危險時,為保全整體利益而采取合理措施所產生的損失與費用,需由船方與所有貨主按各自貨物價值比例共同分攤。此次 “MARIE MAERSK” 輪因火災產生的滅火處置、船舶維修、滯期等相關費用,后續將通過共同海損理算確定分攤金額,貨主繳納的擔保金將用于覆蓋可能產生的分攤責任。
從 “MARIE MAERSK” 輪的航線掛靠記錄來看,該輪在國內長期掛靠青島港與深圳鹽田港。據馬士基港口作業數據,今年 6 月該輪曾兩次在國內港口完成裝卸作業:6 月 9 日抵達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,6 月 11 日離港;6 月 13 日抵達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,6 月 15 日離港。此次事故船舶所載貨物中,包含大量從青島、深圳港出運,目的地為歐洲或東南亞的貨物,涉及家電、電子產品、紡織服裝等多個品類。
對此,業內人士提醒相關貨主:需第一時間聯系馬士基或其貨運代理,核實自身貨物在 “MARIE MAERSK” 輪上的裝載情況(如集裝箱號、提單號);盡快準備共同海損擔保金所需的文件材料,包括貨物價值證明、提單副本等,避免因流程延誤影響提貨時效;同時關注丹戎帕拉帕斯港的港口作業動態,以及后續貨物轉運的銜接安排,若存在貨物緊急交付需求,可與船公司協商是否有替代運輸方案。
目前,馬士基已在官方渠道開通 “MARIE MAERSK” 輪共同海損專項咨詢通道,貨主可通過官網、客服熱線或專屬客戶經理獲取理算機構聯系方式及擔保金繳納指引。后續隨著船舶抵達丹戎帕拉帕斯港,共同海損理算工作將逐步啟動,貨主需持續跟進理算進展,確保自身權益得到保障。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外貿企業與貨主,在選擇海運服務時,需關注船舶安全運營記錄,并通過投保貨運險等方式,降低因意外事故導致的財產損失風險。
2025-9-18
2025-9-17
2025-9-16
2025-9-15
2025-9-12
2025-9-11
2025-9-10
2025-9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