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8 月中旬,臺灣長榮海運、陽明海運、萬海航運三大船公司陸續披露 2025 年上半年業績。整體來看,三家企業凈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,營收表現則呈現分化,反映出當前集運市場供需失衡、地緣不確定性等多重壓力。
從具體業績來看,長榮海運上半年營收表現相對穩健,實現營收約 1964.5 億元新臺幣(約合 65.64 億美元),同比微增 0.8%;但歸屬于母公司業主的凈利約 383.2 億元新臺幣(約合 12.80 億美元),同比下降 18.2%。對于市場前景,長榮海運看好美線市場,認為美國國內消費需求龐大,且政策不會過度打擊消費者,對今年 8-9 月傳統旺季保持審慎樂觀。
陽明海運則面臨營收與凈利雙降的挑戰,上半年營收約 841.7 億元新臺幣(約合 28.08 億美元),同比下降 12.7%;凈利約 87.6 億元新臺幣(約合 2.92 億美元),同比降幅達 62.4%。在分析市場前景時,陽明海運指出,盡管 IMF 上調了 2025-2026 年全球 GDP 增長預期,貿易壁壘影響低于預期,但貿易談判不確定性、地緣政治局勢仍存風險。同時,Drewry、Alphaliner 等機構預測,2025 年全球集運運力增長率(約 6.2%-6.3%)遠超需求增長率(約 2.0%-2.7%),供需失衡將持續,且下半年行情或因上半年貨物運輸提前而走軟。不過,船公司為應對紅海安全風險改道好望角,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過剩運力。針對市場波動,陽明海運計劃通過提升服務可靠性、靈活管理運力、開拓新市場及推進船隊優化(用節能、可適配替代燃料的新船替換舊船),構建低碳可持續的運輸網絡。
萬海航運的營收與凈利呈現 “一增一降” 態勢,上半年合并營收約 719.4 億元新臺幣(約合 24 億美元),同比增長 9.4%;歸屬于母公司業主的凈利約 98.1 億元新臺幣(約合 3.28 億美元),同比下降 39.4%。萬海航運總經理謝福隆表示,當前中國大陸重啟出貨帶動艙位需求增長,美線、歐洲等航線運價上漲,公司將審慎調整航線布局,積極應對市場變化。
三家船公司的半年業績,既反映出全球集運市場整體承壓的現狀,也展現出不同企業基于自身優勢的應對策略。后續隨著傳統旺季到來及地緣局勢變化,臺灣船企的業績表現仍需持續關注。
2025-9-18
2025-9-17
2025-9-16
2025-9-15
2025-9-12
2025-9-11
2025-9-10
2025-9-9